活動花絮:【微型課程講座】從南台灣到南極

327
次閱讀

【知識型0.1學分】從南台灣到南極

講者:林映岑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時間:2022年03月10日(四) 10:00-12:00

地點:R60312

撰文:盧宣伊

攝影:陳皇銘、曾亮臺



通往南極之路——林映岑南極之旅漫談

元智大學通識部於3月10日誠邀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林映岑老師蒞校演講,分享她在南極生活時的點點滴滴。南極,對一般人而言就像遙不可及的夢,而今天的講者林映岑老師,就曾於2019年得到前往南極工作的機會,在當地她負責光學雷達的探測,探測南極上空的鐵和鈉原子,觀測大氣變化。

我們對於極地的印像是白茫茫的一片,那南極(Antarctic)與北極(Arctic)之間有差別嗎?林映岑老師帶同學以一張對比列表切入今天的主題,分別說明極地的地理位置,北極的極點在海上,而南極極點在陸地,兩地的溫度、動物都有所不同。

在南極生存,必須要學會適應天氣劇烈的變幻,還有永晝永夜,種種不確定性隨時會生出危險,例如在不是最危險的風況下,由於被風颳倒而撞上鐵欄杆,她的肋骨斷掉一根。她直言,在肋骨斷掉之際,才意識到人生中有「很痛」這件事情。不過,在偶然的情況下遇見一片雪白,無人、無聲的美景,或者碰巧撞見一群在換毛的企鵝,也是這種不確定性美好的一面。

南極的故事對於老師而言是說不完的,林映岑老師興致高昂地介紹她在南極McMurdo研究站的日常生活,包含她住的研究站宿舍,離開與新晉研究人員們之間的資源傳遞(skua),雪上的交通工具等等。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老師表示在南極,要吃到新鮮蔬果是有難度的,只有外頭來的飛機降落時才會帶來蔬菜水果。綜合天氣、維修物資等因素,飛往南極的航班本來就少,在疫情爆發期間更是停飛狀態,林映岑老師表示,當飛機終於再次落地時,大家都在歡呼,終於有新鮮的蔬果抵達這片土地了。

林映岑老師說,她得以抵達南極,是水到渠成的事。她與同學們分享她的求學經歷,早在當年熱衷科學實驗與一場場科學賽事中,她就開啟了這條漫漫長路。現場有位同學問老師,為什麼對太空感興趣,卻念了電機系?林映岑老師說當初是由於一個不成熟的想法而念了電機系,但「誤入歧途」也沒關係,回頭看一路都是好的,若不是念了該校,她也不會有當交換學生的機會,那接下來這夢幻又艱難的這一切又會如何展開呢?

吃苦與堅韌不拔的精神,在老師身上體現得十分到位。林映岑老師說在南極受傷的那一次她也沒有請假,她抱傷繼續上班,忍耐著肋骨在身體裡尖叫、哀嚎,這聽起來是不可思議的,但她卻真切地做到了,且此刻在我們面前輕輕說出來。在小小的身體裡,蘊裹與燃燒著多少的熱情,才能有如此的膽量、毅力與信念?

通往南極的那條路,是她成長的旅程。在她的故事裡,延伸出來被人看見的不應當只有勇氣可嘉,只要堅持終有一日必能抵達,更重要的是,因為熱愛而忍受,因為熱愛而努力發光。

2022-03-10從南臺灣到南極1.jpg

2022-03-10從南臺灣到南極2.jpg

2022-03-10從南臺灣到南極3.jpg

2022-03-10從南臺灣到南極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