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微型課程講座】死後你還存在嗎?從《莊子》開始探索自我與死亡

424
次閱讀

【知識型0.1學分】死後你還存在嗎?從《莊子》開始探索自我與死亡

講者:鄭凱元(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所教授)

時間:2022年05月09日(一) 15:00-17:00

地點:Teams線上課程

撰文/攝影:莊國民



你有想過人死後,「靈魂」還會存在嗎?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於5月9日,邀請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鄭凱元老師使用Microsoft Teams,線上舉辦「死後你還存在嗎?從《莊子》開始探索自我與死亡」講座,從西方哲學的角度探討《莊子》探討「自我」與「死亡」的本質。
死亡是人生的終點,但人死後,「我」還存在嗎?張老師先引出西方哲學家對生死的回應,如蘇格拉底認為「人的靈魂不朽」,以及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從我在思考這一點上就能推導出我的存在。從此反觀,莊子是否也有像西方哲學家的思維來探討「自我」的本質?
莊子在〈逍遙篇〉說道「至人無己」,即要忘掉「自我」,人要成為至人,是要認識並學習拋棄自己的私心,自我方能融入自然規律。因此,莊子認為能忘掉「自我」特質的真人,是不懂得去喜愛生命與厭惡死亡。張老師指出,「生死」對莊子而言,是一種自然規律的變化,像莊子妻子亡,他卻卻箕距鼓盆而歌,看淡生死變遷,如春夏秋冬四季的運行。
張老師則認為莊子是一位觀察自然的能手,常以自然界細微的規律,形容這種自我忘卻的主宰,源自「真宰」即「道」:萬物的來源與歸宿,而人在自我忘卻的修煉過程,讓心往上將精神層面展現出來,這樣生命才會有方向。
在莊周夢蝶的故事,莊子分別出了「夢中的我」(夢中的我)以及「現實世界的我」(醒來後的我)。那麼,「現實世界的我」,是否也如夢中世界一樣?還是說會變化為其他的主體? 張老師表示,莊子藉由這場夢,表達「自我」的經驗核心會變化的;人面臨死亡時,其實就是一種「自我」的經驗更新變化而已。
這也就是莊子以超脫俗的心態看待「自我」與「死亡」的原因,人只要理解並領悟「道」的循環規律,擺脫「自我」的執著,淡看人生各階段,便能逍遙灑脫活出自我、認識自我。

2022-05-09從《莊子》開始探索自我與死亡1.png

2022-05-09從《莊子》開始探索自我與死亡2.png

2022-05-09從《莊子》開始探索自我與死亡3.png

2022-05-09從《莊子》開始探索自我與死亡4.png

2022-05-09從《莊子》開始探索自我與死亡5.png

2022-05-09從《莊子》開始探索自我與死亡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