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微型課程講座】客座注意vol.2:耳公借亻厓
次閱讀
【知識型0.1學分】客座注意vol.2:耳公借亻厓
講者:邱群(電子音樂創作者-笑琴Chill Qin)
時間:2022年05月13日(五) 13:00-16:00
地點:Teams線上課程
撰文/攝影:吳倢伃
邱群一開始分享他從小到大聆聽的音樂,聽家人轉述他小時候很愛哭但聽到舞曲大帝國就不哭了,他想這或許也不知不覺影響了自己的創作,小時候因為姊姊學鋼琴所以他接觸到很多鋼琴曲,國小時期流行變形金剛而電影音樂是Link Park演唱所以聽了一些偏流行搖滾的音樂,國中時期因玩樂團而接觸到重金屬音樂,像是獄無聲和閃靈,其中閃靈〈高砂軍〉以臺語創作,製作時請臺文研究人員校過歌詞,這張專輯影響邱群很大,甚至現在也在做類似的事情,經歷過emo時期後開始聽R&B或藍調,Pat Metheny 〈Letter from home〉影響他很深,這張專輯算是New age爵士融合比較東方的元素,他也提到搖滾比起爵士樂比較簡單且較好流行,下個階段開始聽一些經典專輯,其中最推Pink Floyd〈Dark Side Of The Moon〉,Pink Floyd時期剛開始有新錄音機,樂團會透過錄音或收音方式營造有別以往的空間感,不同線路的串接創造新音色,近幾年他開始從事新媒體藝術與聲響設計,聲響設計就是用電腦程式做音樂及合成音效,也就是透過聲音的動態去擬真,工作時會以Koan Sound Chronos做為聲音母帶比對對象,邱群喜歡偏向民俗、世界音樂,也會主動去尋找喜歡的音樂,透過不同平臺去探索不同曲風,語言和樂理可以幫助判斷音樂,這也反映在他的工作上,當接到案子的時候可以比較快用標籤類別去找尋想法。
邱群主要工作內容包含:製作、作曲、編曲、配樂、音效、Dubbing與現場樂手,製作的部分比較像專案經理甚至是潤滑劑,需要依照客戶的預算、時間及需求找到適合的工作空間及夥伴,過程中協調整體溝通,確保工作程序的品質並給予指示或協助;工作上比較少碰到作曲,通常會連編曲一起包辦,內容多為主題歌曲、形象歌曲,作曲過程很常會有不滿之處,共同創作比較會去做溝通協調,找一首大家感覺最接近的音樂去做調整;編曲通常有寫好的歌曲demo,可能有簡單的伴奏,視演唱者來定速定調,根據業主需求譜寫編曲,最後輸出分軌以便後製配唱;配樂工作會先討論出整體視覺調性,根據影像製作流程調整配樂,通常會來回討論幾個版本定案才會後製並輸出;音效設計比較多是動畫及廣告的音效設計;Dubbing則是在錄音室錄製分軌,會先拿到歌曲demo或樂譜,工作內容分為編曲或單純Dubbing,需要配合製作人或錄音師調整,要求反應快且能迅速做調整,錄音室成本高,需要以最效率的方式完成工作,但可以體驗不同錄音室,累積跟不同音樂人合作的經驗;現場樂手會在現場遇到許多突發狀況,反應必須快,事前要檢查好細節,需要器材維修保養避免突發狀況,而且現場觀眾很多不能怯場。
邱群認為自己並不只做客家音樂,他其實不精通客語,是偏向用在地文化說明自己創作的內容,臺灣歷史上有許多族群經過這座島上,每一種文化都可以代表臺灣,而每個文化的總和成為臺灣特有的文化,他聽了很多語言創作的音樂,雖然聽不懂那些語言但那些還是屬於自己家鄉的在地文化,小時候在觀音村成長,廟宇通常是村莊生活的重心,聽著廟宇的聲音就成為自己創作的養分,母語不是只有在鄉村裡,都市裡面也有在地音樂,會使用傳統樂器創作是因為傳統音樂能較快營造特色,非主流樂器相對較新鮮,他也透過舊金山唱片公司發行音樂,因傳統樂器對於外國人是新鮮的,而他也提到以前喜歡爵士但發現爵士跟自己環境不同,到馬來西亞很驚訝當地有非常多語言在流通,腔調形成是因為有很多語言在切換,有感臺灣人對口音是自卑的,文化應該是多元且兼容並蓄,大眾化流行化是結果,能被大眾接受不能有太獨特的標籤,他提到自己很認同林生祥曾在金曲獎提出觀點:他只是剛好用客語做音樂並不是在做客家音樂,語言是溝通及生活,必需與時俱進,下一步應該探討客家文化如何觸及年輕人涉及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