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通識講座】測謊到底準不準?淺談腦科學與測謊應用

300
次閱讀

【通識講座】謊到底準不準?淺談腦科學與測謊應用

講者:曾祥非(台北醫學大學、心智意識與腦科學研究所教授)

時間: 2023年3月30日(四)10:10-12:00

地點: R60312

撰文/攝影:洪琇敏、曾亮臺



台大醫療大學的曾祥非教授於2023/3/30,10:00-12:00,在R60312與在場師生分享測謊的重要性以及由來,也分享自身的相關經驗,讓同學們了解到了測謊未來的應用。

曾祥非教授在一開始告訴了各位同學們測謊的由來以及測謊機當初的發明,讓同學們知道中國最早期的測謊方式是透過口中嚼米,因為緊張造成口中會黏住米,吐出來剩多少就知道對方有沒有在說謊。再來分享了國外的專家,像是William Moulton Maston就是測謊機的發明者,透過測出人的情許起伏,來斷定對方有沒有在說謊。而後也介紹了Larson 以及Keler兩位學者,把測謊機套用在警察的辦案當中,以及來勳練警察的工具。

而介紹完了相關背景歷史後,講者也提出了當時的反思,讓同學們了解到了當時對於測謊機的不足,以及錯誤,也代入了一個新的觀念,就是測謊機的偽陽性(10個犯人,測出20個)以及偽陰性(10個犯人,測出1個),分別介紹兩者之間的優缺點,而測謊機並不是不準,只是人在緊張一定會比較容易說謊,因此偽陽性就會高,這也是在當今測謊機並不是如此準確的原因。

套回到本次講座的主題,測謊到底準不準,透過講者我們可以知道,測謊是會出問題的,主要是因為警察辦案通常都是運用CQT問題,因為運用緊張的硬體,再加上緊張的問法,才使得問題變得如此不準確,而當今解決的辦法是改變軟體,也就是改變問法,但目前合法運用的只有日本而已。

在演講的最後,講者介紹了CIA在抓蘇聯間諜時運用的叫色作業來讓我們了解,並且透過這個叫色作業,套用他自身的相關經驗中。透過叫色作業,講者曾幫助過一個人,讓當時的社會了解到當事人並無在說謊,也解決了當時社會透過醫學無法解決的問題。

淺談腦科學與測謊應用1.jpg

淺談腦科學與測謊應用2.jpg

淺談腦科學與測謊應用3.jpg

淺談腦科學與測謊應用4.jpg

淺談腦科學與測謊應用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