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校外教學活動】運用批判思考方法走讀臺北史蹟
次閱讀
【校外教學活動】運用批判思考方法走讀臺北史蹟
時間:2023年4月22日(星期六)08:30-14:00
地點:台北市大同區
帶隊教師:傅子耕(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副教授)
撰文/攝影:彭薏含
本次的校外教學,於孔廟作為起點,開啟今天的歷史之旅,由於我們是英文班,導覽人員也是全程用英語導覽。
到了孔廟,剛好遇上考生祈福活動,我們有幸可以觀禮,觀看了整個祈福活動,非常幸運,導覽人員為學生們解說孔廟的歷史,這次參觀的孔廟又稱「大龍峒孔廟」,是由鹿港辜家及陳悅記家族獻地而得以蓋成,於1939年竣工,且於1990年被列為直轄市國定古蹟。
在進入孔廟前,導覽人員為我們解說了「黌門」,孔廟沒有正門,黌門就是孔廟最重要的出入口,門口不置石獅,據說是因為當時台北州沒有出過狀元,依照舊俗,孔廟需要有狀元及第者才能建造正門,也就是「狀元門」。
從黌門進入後,穿過禮門,就可以看到櫺星門和泮池,導覽人員為我們解說,泮池在櫺星門之前,是半月形的水池,具有防災、調節暑熱和風水的象徵意義。
到了櫺星門,導覽人員讓我們觀察櫺星門墀頭的裝飾以及牆上的石雕,大部分都是花鳥的造型,而墀頭的裝飾則是姚自來和林再興的交趾陶作品,非常精緻。
過了大成門後,來到大成殿,放置著祭孔用的鏞鐘和晉鼓,當日湊巧碰上考前祈福活動,現場鐘聲及鼓聲此起彼落且震耳欲聾,能看到這個活動也是一個特殊的經驗。
孔廟行程結束後,移動到大龍峒保安宮,大龍峒保安宮是國定古蹟,俗稱「大浪泵宮」或「大道公廟」,在孔廟尚未興建完成前,廟方用來祀孔,除了祀孔以外,還有祈雨。
導覽人員為外籍學生講解了擲筊以及抽籤,許多外籍學生都有體驗,現場還有解籤人員可以為大家解籤,相信對外籍學生來說是一個特別的體驗。
下一站,也是這趟歷史之旅的最後一站——「臨濟護國禪寺」,舊名「鎮南山護國臨濟寺」簡稱為「臨濟寺」和「護國寺」,是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台灣傳教的根本道場,大雄寶殿及山門列為市定古蹟。
導覽人員一邊為我們解說臨濟護國禪寺的歷史,一邊帶我們走上山門旁的石階,隨著石階往上,可以看到許多石雕以及石碑,並會通往供俸開山祖師「梅山玄秀法師」等諸多仙人的萬靈塔。
到了大雄寶殿,導覽人員說大雄寶殿的建築形式是採日本伽藍的仿宋式禪寺格局,屋頂是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的「歇山頂」,殿筒瓦上刻有「鎮」字。
參觀完大雄寶殿後,結束了這趟歷史之旅,從孔廟到臨濟護國禪寺,台灣文化,究竟是什麼,身為台灣人的我們以及身為外籍學生的他們,在這趟校外教學中,一同深入的了解台灣歷史,搭配文獻及實地探訪,驗證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實地參觀探訪,印象更為深刻,且更能了解台灣文化,如果有人問我「台灣文化」是什麼?我會回答「實際到這些地方走訪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