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在地田調導覽
次閱讀
在地田調導覽
時間:2023年3月24、31日(星期五)13:00-15:00
地點:桃園大圳、鴻撫宮
帶隊教師:林煒舒
撰文/攝影:林昀臻
以往不太相同,在星期五下午應該是要坐在教室裡,聆聽煒舒老師分享有關於桃園的各種歷史故事的課程,由於課程上安排,有機會在課堂時間內與同學們一同參觀煒舒老師分享的幾個地點。
從校門口旁的ubike以步行的方式前往第一站-桃園台地上最重要的水利系統的桃園大圳,它是北台灣第一大水圳系統,也是台灣第二大水圳。工程於1916年開始,並於1928年完工,大圳工程設計了8個導水隧道,其中第1號引水隧道從石門開鑿,在建造過程中,遭遇了大地震和颱風等困難,留下了許多令人驚嘆的故事。桃園臺地因地勢高而水源缺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積極貯留雨水。桃園埤塘曾有8,846口,但因缺乏穩定水源,常出現「三年二大旱」的現象,為了增加糧產,殖民政府在大嵙崁溪上游石門地區設置了取入井,開鑿了導水隧道,建造了幹線、支線和分線水路,引水灌溉農田,這使得原本曾被稱為「看天田」的旱田,變成了肥沃的良田,灌溉區域一度成為台灣第二大糧倉。
在走到鴻撫宮的路上,也走走停停講解了許多關於在地的介紹,像是大圳頭、漁管處埤塘遺址。鴻撫宮,又稱「崁仔腳鴻撫宮」,是福蔭四大庄頭中最早的廟宇之一,它位於桃園台地崖腳區域的泉州聚落,由於海拔約100公尺,鄰近138公尺高的中壢台地,因此當地被稱為「崁仔腳」。鴻撫宮原稱「飯店仔廟」,位於崁仔腳最北翼,也是南北旅行者的休息站。清代的龜崙道經過此地,吸引了眾多旅客在此用餐休息,因此興起了一些飯館。
可惜的是因為時間短暫的關係無法參訪許多地點,參訪完鴻撫宮後就返回學校了,希望這次的課程能讓同學們留下美好的回憶,並且更了解在地的中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