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微型課程講座】臺灣廟宇建築保存及裝飾:以保生大帝與文昌帝君廟宇為例

151
次閱讀

【知識型0.1學分】臺灣廟宇建築保存及裝飾:以保生大帝與文昌帝君廟宇為例

主講:張志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員)

時間:2023年04月25日(二)10:00-12:00

地點:R1113

撰文/攝影:何雯意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於112年04月25日,於1113教室邀請了内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員張志源擔任「台灣廟宇建築保存及裝飾:以保生大帝與文昌帝君廟宇爲例」的主講人。此課程以演講及觀看影片、圖像的方式帶領同學了解台灣保生大帝與文昌帝君廟宇的建築保存方式及其裝飾的特別之處。

       首先,張老師向同學分享欣賞建築之美必須從生活文化、技術科學及藝術三個層面觀念來談。寺廟作爲華人社會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承載了從古至今豐碩多樣的技術科學及傳統藝術工藝之美。一座完整的寺廟除了主殿之外,還可能須設置戲臺、鐘鼓樓、金爐等附屬建築,不論是哪一建築,都可見匠人們的用心。

       對一般人而言,或許不會知道寺廟能分成好幾種的格局,如三合院式、四合院式、大殿獨立式及合院并連式。儘管佈局不同,但仍免不了幾個固定的構成元素包括山門(古稱:三門)、五門、三川門、前殿等等。其中最引人入勝的當屬廟宇所使用的木作工藝。所謂的「木作」,是指古人在那個沒有鐵釘等物的時代,利用精巧的榫卯技藝就能將木料密合在一起。接著,張老師也為同學講解保生大帝及文昌帝君廟宇中的繪畫及裝飾的技法及特色。走進寺廟,可發現某些裝飾在太陽或燈光的照射下是金光閃閃的。這是因爲彩繪匠師使用了按金的繪畫手法。除此之外,張老師還為同學推薦了不少值得一去的本地寺廟。透過這一場演講,讓同學對寺廟的印象不再局限於只是個祈求平安祝福之地。其實,也是一個充滿藝術文化魅力的地方。2023-04-25臺灣廟宇建築保存及裝飾:以保生大帝與文昌帝君廟宇為例1.jpg2023-04-25臺灣廟宇建築保存及裝飾:以保生大帝與文昌帝君廟宇為例2.jpg2023-04-25臺灣廟宇建築保存及裝飾:以保生大帝與文昌帝君廟宇為例3.jpg2023-04-25臺灣廟宇建築保存及裝飾:以保生大帝與文昌帝君廟宇為例4.jpg2023-04-25臺灣廟宇建築保存及裝飾:以保生大帝與文昌帝君廟宇為例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