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校外教學活動】醫學與人文——藝術與生命的表徵

148
次閱讀

【校外教學活動】醫學與人文——藝術與生命的表徵

時間:2023年9月24日(星期六)08:20-16:20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大稻埕

帶隊教師:傅子耕(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副教授)

撰文/攝影:劉楚玲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醫學與人文」課程於9月24日前往臺北市立美術館及臺北大稻埕進行校外教學活動。臺北市立美術館作爲展現臺灣當地豐富藝文精神的媒介,其層出不窮的展覽為公衆提供了社會深度對話的機會;而大稻埕作爲保留了臺灣鄉土文化的遺址,其古老的建築與多元的景觀賦予我們獨特看向過去的角度,展現臺灣社會、經濟及文化的融合與變遷,讓同學們在參訪中得以思考人類歷史與社會集體經驗相關的議題,進而深入理解醫學與人文之間的價值聯係。

        進入臺北市立藝術館後,同學們首先從地下室的「無垠之森」展覽開始探索。長廊盡頭處漸暗的燈光正如同一座深邃的森林,仿佛引人去向不同的時空。所謂「時間留存技術」,正如其名,利用錄音、影像等載體將過去的時間得以保留,並與此刻重合共存。人不斷發展的集體意識和行爲在這模糊的時間與空間之中究竟處於何地,去往哪裡? 留下如何的影響,作用爲何?當我們要探索那些處於中間地帶的混沌狀態,要以什麽角度切入和理解?展覽透過不同播放裝置呈現了不同的境況與意象,例如遠離城市靠近本源的自然,反烏托邦的假象社會,顛沛流離的戰亂困境,抑或是人的肢體與知覺在當下的位置……其關注點均體現對人類歷史進程與生命形式的反思。同學們在影像前久久駐足停留,感受著作品帶來的思維衝擊。

        除了「無垠之森」展覽,同學們也相繼參觀了日治時期臺灣畫家何德來的紀念展覽 「吾之道:何德來回顧展」以及臺灣新電影代表人物楊德昌的作品展「一重構:楊德昌」,從中更加體會臺灣不同時期的社會變遷脈絡。

        參展後同學們來到了位於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的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在導覽員帶領下認識這座擁有悠久文化底蘊的廟宇,體會周遭建築所承載的歷史記憶。在淡水河畔的大稻埕,曾爲臺北最繁華的地帶之一,港口貿易盛行,經濟繁榮,在臺灣歷史上的不同時期均發揮了其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時至今日,仍可以看到保留完好的濃厚文化氛圍,傳統市場與特色工藝店面隨處可見,人文魅力絲毫不減。

醫學與人文——藝術與生命的表徵1.jpg

醫學與人文——藝術與生命的表徵2.jpg

醫學與人文——藝術與生命的表徵3.jpg

醫學與人文——藝術與生命的表徵4.jpg

醫學與人文——藝術與生命的表徵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