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在地文化課群】臺灣廟宇建築保存及裝飾―以神農大帝廟與清水祖師廟為例

167
次閱讀

【在地文化課群】臺灣廟宇建築保存及裝飾_以神農大帝廟與清水祖師廟為例

講者: 張志源 講師(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員)

時間: 2023年11月15日(三)10:10-12:00

地點:R3114

撰文/攝影:楊云萱



演講開始張講師首先與同學分享欣賞建築之美應該涵蓋生活文化、技術科學和藝術三個層面。寺廟在華人社會扮演著文化傳承的關鍵角色,承載著古至今豐富多樣的技術科學和傳統藝術工藝之美。除主殿外,附屬建築如戲臺、鐘鼓樓、金爐等都展現了匠人的巧思。寺廟的格局有三合院式、四合院式、大殿獨立式和合院并連式等多種,但無論佈局如何,都少不了山門、五門、三川門、前殿等固定構成元素。張講師進一步解釋了寺廟中繪畫及裝飾的技法及特色。在寺廟內,一些裝飾在陽光或燈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這歸功於彩繪匠師使用了按金的繪畫手法。演講中,張講師還向同學推薦了本地值得一遊的寺廟,使同學們對寺廟的印象不僅僅停留在祈求平安祝福,更能體會其充滿藝術文化魅力的一面。

論及臺灣廟宇的建築特色,以神農大帝廟與清水祖師廟為例,張講師強調了瞭解廟宇結構和神格的重要性。廟宇作為族群信仰中心,建築藝術展現了族群性與地方性。廟柱、樑子的形狀和用料都呈現出不同的特色。神明的規格和類型也影響著廟宇建築風格,如帝后等級的廟宇通常具有獨立平面型的規格。而在廟宇修復方面,張講師介紹了匠師的作業流程。在圍著廟搭建防護鐵棚後,匠師會仔細

觀察需要修復的部分,根據腐壞程度進行適當的修補。若損壞嚴重,匠師會按照原有圖案、材料和用色,手繪復原稿,再使用適當的材料和顏料進行修復。傳統廟宇的彩繪具有美化、防腐和主題性的。

在演講中,張講師還特別安排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影片。影片中訪問了蓋廟宇建築的老師傅,這些資深工匠深情地講述著以前廟宇的傳統建築手法。這段珍貴的影片描繪了一個悠久歷史中的匠人心血,以及他們為保存廟宇建築傳統技術所付出的努力。老師傅生動地描述了當年在建造寺廟時,匠人們如何精湛地運用榫卯技藝,將木作緊密結合,呈現出堅固耐久的建築。他們分享了許多從前的建築秘訣,這些技法在當今已逐漸被遺忘,顯示了寺廟建築傳統傳承的重要性。透過這段影片,同學們得以深入了解過去匠人如何以巧手巧思打造寺廟的場景,感受到這些技藝的珍貴價值。同時,也引起對當代傳統建築技術沒落的關注,提醒大家保護和延續這份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这段影片讓演講更為豐富,使同學們更加深刻體會到寺廟建築的價值與其背後匠人的心血。

這場演講不僅提供了深入了解臺灣寺廟建築和裝飾的機會,還讓同學們對傳統藝術和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2.jpg3.jpg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