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微型課程講座】凝視生活、看見時間:蔡明亮的電影與創作
次閱讀
【知識型0.1學分】凝視生活、看見時間:蔡明亮的電影與創作
主講:蔡明亮(導演)
時間:2023年11月01日(三)19:00-21:00
地點:天河書屋
撰文/攝影:林慈軒
蔡導演出生於馬來西亞的古晉,他兒時住的社區附近有十幾家戲院,在他家旁邊有一大片草皮,小時候經常在那塊草皮上交朋友,那是他非常快樂的童年。
因為從小的生長環鏡,啟發了蔡導演對電影的興趣,他的第一部作品就在台北戲院拍攝。現在還會在那邊的戲院看到許多戲迷重溫蔡導的老作品,令蔡導很自豪的分享,自己的電影永遠不會過時。
蔡導曾被一位法國記者訪問:「什麼是電影?」那位記者表示,他看過蔡導的電影,因為每個鏡頭都很漫長,所以能夠細細品味每個鏡頭傳達的意義。」 後來蔡導又在一次的映後訪問中,遇到一位少年,少年表示他原本都只看美國電影,卻偶然看見蔡導的電影,便有感而發:「蔡導的電影是有『顏色』的。」
蔡導的粉絲通常是大學生或大學教授,而蔡導親自售票了二十幾年,他開始思考,為何票最多只賣得出一萬張而無法再多了?受眾都是固定的,但為什麼忠實影迷看了一兩次,卻不願再看第三次。蔡導才意識到,對於從未在從小就培養美學觀念的台灣群眾來說,自己電影會給人壓力,而不是娛樂導向。
但蔡導也說明,自己的電影在歐美國家的觀眾,是青年到老年都有,大多都來自巴黎、羅馬。他曾在盧浮宮看見年幼的少年在名畫《畢卡索》前,聽著導覽欣賞,這一幕令他非常感動,反觀台灣,卻不曾在見到這樣的情景。
但他仍不氣餒,認為現代在台灣也逐漸興起了藝術的概念,現在他的藝術開創,是為後來的創作者開路。而這一次他讓售票的選擇增加了美術館的展覽,就是為了讓大家意識到「生活中還有美術館」,之後他更是大膽發想,和美術館合作,在一個假日,開放大家宿在美術館一夜,沒想到報名人數大排長龍,因此他得出一個結論:青年們對藝術的接受度很高,但要找對方法。
而這次上映的《日子》,便是導演在泰國時遇到電影主角亞農,導演看見他在煮飯的樣子非常辛苦,因此讓他有了想把它記錄下來的衝動。
對蔡導來說,電影是他最真實的生活,而非經過編輯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