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微型課程講座】天河講堂經典系列(六):你的人生目標有問題嗎?從阿德勒之早期記憶、自卑感與生活風格談起
次閱讀
【知識型0.1學分】天河講堂經典系列(六):你的人生目標有問題嗎?從阿德勒之早期記憶、自卑感與生活風格談起
主講:麥麗蓉(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助理教授)
時間:2023年12月06日(三)16:00-18:00
地點:天河書屋
撰文:王芷庭
攝影:游錦珽
你能夠清楚的說出你的「人生目標」嗎?
阿德勒的心理學觀點認為,早期的記憶和經驗對塑造個體的人生目標有著深遠的影響。
弗洛伊德主要關注本我、自我、超我之間的衝突,而阿德勒則認為人類行為的基本動力是為了實現統一的生活目標。
但不論如何,阿德勒和弗洛伊德都認為,個體的行為有其動機和目的。
《自卑與超越》的書中阿德勒的理論主張個體追求社會利益,並尋求生活中的目標和意義。
阿德勒的心理學理論中強調個體心理,即每個人的心理狀態是獨特而個性化的。他認為個體的心理過程和行為是為了達到某種目標,而這些目標反映了個體對生活的理解和追求。阿德勒認為人類有能力克服自卑感。他提出了「社會情懷」的概念,強調個體可以透過積極參與社會、追求目標、發揮創造力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自尊心,讓自己也安全感。
有「社會情懷」的人,心智上會了解他人觀點和需求,承認依賴性,展現出對他人的同理心,對社會公正的追求,並願意為社會的進步和改變做出積極的貢獻
課堂的最後,講師讓同學們回想自己的早期記憶,了解當下由什麼人?自己扮演什麼角色?記憶中最重要的課題與蘊藏在內的整體模式是什麼?而後講師舉了逃避深入關係的人和總是去保護別人的人的早期記憶為例,讓同學們更能理會早期記憶對人的影響,也更好理解或代入自己早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