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在地文化課群】桃園新住民社會脈絡與多種樣貌
次閱讀
【在地文化課群】桃園新住民社會脈絡與多種樣貌
講者: 周少強(紀錄片導演)
時間: 2023年11月20日(一)13:10-15:00
地點:R2004
撰文/攝影:何雯意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於112年11月17日,於2004教室,邀請了「身分證」及「只是想結婚」兩部紀錄片導演周少強擔任「桃園新住民社會脈絡與多種樣貌」主講人。此課程以觀賞影片、演講與問答的互動方式進行。為了讓同學們能透過敘說真實故事的紀錄片鏡頭了解台灣人口結構下,存在著居住在台灣多年卻苦於無身份證,也無法回鄉的無國籍住民第一線情況,以及他們所面臨的困境。並且能反思在國家機制下,如何有效保障人的權益。
在周導演還未正式分享前,先讓同學們觀看其所拍攝的第一部紀錄片「身分證」。這是一部有關於記錄以無國籍身份在台居住約有三十幾年的江瑤池申請身份證的過程。在影片的開頭,拍到一位滿頭白髮的阿嫲正在整理回收廢品,便是影片女主角——「阿瑤」。阿瑤父母於清末內亂時從中國逃到印尼,在印尼生下她。之後,又因印尼排華問題,無法取得印尼國籍身份。之後的阿瑤,在朋友的介紹下,一心想領著旅台證明文件來台找份工作賺錢。未曾想,在因緣際會下在此地結婚定居,這一待便已到暮遲之年。在台幾十年間,阿瑤因不識中文及台灣移民法令,就沒有進行展延居留證的動作,成為「黑戶」。如今年紀老邁的她,面臨無法享有長照服務、社福補助及健保福利等問題。因此,擁有社工經驗的周導演透過拍攝紀錄片的契機,決定和阿瑤一同展開爭取身份證的奇妙之旅。
據周導演回憶道,當時拍攝紀錄片的目的本想以獨居老人從事資源回收工作為發想,在接觸阿瑤後才知道她沒有身份證。經導師及朋友的鼓勵下,決定追查此一社會現象。周導演亦談到身份認同的問題。有時候我們所制定的法規看來就是人類文明下的產物,但有些人一出生就無權受到這些法規的保障。每個人都有自我意識,亦有選擇「我」的身份的權利,這才是平等。就如片中的阿瑤即使回到印尼見到親人後,仍堅持要回台灣,因為在她心中已深埋著一個念頭「我就是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