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在地文化課群】「雙溪行旅:中壢老城區」教學參訪研習活動
次閱讀
【在地文化課群】「雙溪行旅:中壢老城區」教學參訪研習活動
講者: 林煒舒老師(通識教學部兼任講師)
時間: 2023年10月21日(六)9:30-15:30
2023年10月29日(日)9:30-15:30
地點: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開蓋廣場、興南堰、新明圳、中平路故事館、壢景町、壢小故事森林
撰文/攝影:林惠芳
林老師帶領同學們騎ubike前往老街溪的石靈宮。林老師大約介紹了石靈宮的由來,並且解說向這樣偏客家文化的石頭信仰在桃竹苗的石頭信仰總共超過130處,這樣自然信仰的由來是當地的居民把較大的石頭撿起來或就地立廟,經過時間的傳承而流傳直到現在。但是隨著台灣社會的富裕,有遺力之人開始蓋新廟或把舊廟翻新,因此保持原始自然信仰的生命越來越少,供奉神像的寺廟越來越多。林老師認為這並不是一種好現象,因為人類最初的信仰是以自然為主。
林老師向同學們介紹眼前的老街溪在之前是無定河,是荒溪型河川,因此河道並不固定。他曾在2001年納莉颱風來襲時親眼目睹這個溪水把四層樓高的房子給沖走,後來溪邊經過人工整理後,用石灰和石絨把河道修起來。老師與同學們分享以前的老街溪的河水污染嚴重,後經過政府上百億的花費整治,建立污水排水系統,把污水排到污水處理廠處理後才排到河流,才有如今的面貌。
老師率領同學們走到溪邊向他們展示這些連接水圳的小水坑就是桃園埤塘的模型,利用水圳去串聯埤塘,老師解釋每個水圳的構造不一,因此這個也是桃園的特色。接下來就到興南堰,最初是當做攔河堰,引取老街溪水,經過人工濕地進行水質自然淨化後,用於灌溉農田。老師表示老街溪相隔50到100公尺就有土地公廟,這是因為當初的水源有限,因此產生分水問題。為了抑制偷水問題,人們就把取水的位置設置在土地公廟,採用信仰方式監督取水。
然後就來到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是台灣第一家以河川為主題的教育中心。陳姓導覽員讓同學們一覽老街溪周邊空照圖的歷史變化,向同學們講述老街溪的變化史與其中先人所付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景象。導覽員亦向同學們解釋如何通過動物的習性來判斷生態環境的好壞。最後,同學前往有機生活污水處理廠參觀,了解如何自然淨化污水。導覽員表明污水在裡頭過濾4.5小時後排出來的水比原來的乾淨70%,一天可處理三萬噸,讓同學們嘖嘖稱奇。
這次參訪也讓同學們對老街溪的歷史有更深的了解,明白環境與生態保護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