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微型課程講座】天河講堂經典系列(一):鬼狐大合唱——解析《聊齋志異》裡的靈異文化The Ghost Fox Chorus :Analyzing the Supernatural Culture in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

55
次閱讀

【知識型0.1學分】天河講堂經典系列(一):鬼狐大合唱——解析《聊齋志異》裡的靈異文化The Ghost Fox Chorus :Analyzing the Supernatural Culture in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

講者:陳巍仁(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助理教授)

時間:2024年03月13日(三) 18:30-20:30

地點:天河書屋

撰文:王芷庭

攝影:劉赜菲



在明代的紙的價格已經平民化,為何蒲松齡還是選擇使用文言文編寫呢?動物變成人還是人變成動物,在東西方各有不同的說法。 

以各大學離奇事件和老師在其他大學的親身體驗為開頭,而後接著提到了台灣知名的幾個鬼故事,之後來讓我們仔細想想真的有鬼嗎?在現場只有一個人真實碰到鬼,卻有六七成的人說身邊的人遇過鬼,且有八成的人說相信有鬼的,那為何我們會相信那種小於10%人的論述呢,是因為我們相信了他們的論述,被那些故事所說服。人類史上為何一定要存在鬼,鬼在我們文化中有著什麼樣的作用,是否是因為事實形成的不合理,就會形容為和鬼魂有關,成為靈異事件,而這些故事我們又怕又愛聽,這就是我們的基因。 

鬼故事從多久之前就有呢?在中國於公元前668年就已經有了,而且還是寫在正史《左傳》裡。之後的志怪小說以魏晉的筆記小說為最大宗,如《搜神記》、《列異傳》。 

回到開頭為何《聊齋志異》要以文言文還書寫呢?其實蒲松齡的古文水準極高,但卻在晚年才考上國子監,71歲的補貢生,一輩子當人幕僚和家教老師,可一個極其有能力的書生,可誰能接受在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卻無法嶄露頭角,也因如此,《聊齋志異》就寫成了文言文,只寫給那些看得懂的人,當然這只是一種推測。 

《聊齋志異》告誡世人世上最可怕的病不一定是鬼,他筆下的鬼都被賦予一定的社會意義,就以看待鬼的角度去諷刺當時社會上問題的目的。 

2024-03-13 鬼狐大合唱1.jpg2024-03-13 鬼狐大合唱2.jpg2024-03-13 鬼狐大合唱3.jpg2024-03-13 鬼狐大合唱4.jpg2024-03-13 鬼狐大合唱5.jpg2024-03-13 鬼狐大合唱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