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博雅創藝講座】Introduction to Forensic Authorship Analysis

27
次閱讀

【博雅創藝講座】Introduction to Forensic Authorship Analysis

講者:John Blake (日本會津大學資深副教授)

時間: 2024/10/17(三)13:10-15:00

地點: R2113

撰文/攝影:彭思瑜、曾于瑄



    語言,不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一種無形的指紋,隱藏著作者的獨特印記,等待被解析與發現。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傅子耕教授於10月17日下午邀請「日本會津大學資深副教授-- John Blake」以線上的方式在元智大學二館教室中,舉行「Introduction to Forensic Authorship Analysis」講座,本次講座圍繞著法庭科學證據、作者身份類型與標誌的分析,帶領學生進行深入探討及研究分享。

 

    在這次的講座當中John Blake指出,當我們試圖從文字判斷出誰是作者時,會遇到許多挑戰,而這些挑戰好似於我們日常中所遇見的生物指紋辨識或DNA鑑定。雖然語言學鑑識技術還在發展階段,但它已開始應用於鑑識科學領域當中。

 

    演講過程中提到三項影響作者識別的重要因素,其中包含文體效應(genre effect)、語言借用效應 (language borrowing effect)以及對話者效應(interlocutor effect)。首先,文體效應指的是不同文本類型之間的風格差異,使得在不同文本間識別作者更加困難。例如,將商業郵件與威脅信相比較,兩者語氣與用字的不同,會增加比對作者的難度。接著是語言借用效應,John Blake指出,我們時常在書寫或對話中使用他人的話語,這種語言借用可能是無意識的,像是受到流行文化或日常用語的影響,而這會模糊作者的識別。同時,若有人故意模仿他人的說話風格以隱藏自己的身份,這也會進一步增加判斷難度。最後是對話者效應,他提到,人們在不同的交談對象面前會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這種風格轉變不僅限於口語,書面語言也會受到影響。如果一個人在書寫時模仿對方的語氣或用詞,這會為作者識別帶來額外挑戰。

 

    此外,John Blake也討論了數據不足和確認偏誤等問題,數據不足是指在某些案件中,訊息量不足以提供足夠的語言證據,而確認偏誤則是指分析人員在得知特定嫌疑對象後,可能無意識地受到影響,導致偏向某一結論。而後更強調了不常見詞彙和搭配的重要性,這些罕見的語言特徵能提供有力線索。例如,特殊的詞組搭配或個人拼寫錯誤,都可能是識別作者的重要線索。

 

    在講座的最後,講者和同學們分享了罕見單詞及詞組對於鑒定時的影響,為講座劃下句號。本場講座旨在探討語言學分析在犯罪調查中的貢獻,講者分享了目前語言學分析在實際案例當中的運用狀況,以及目前面臨的挑戰,同時也展現出語言鑑識技術未來的發展潛力。

Introduction to Forensic Authorship Analysis 1.jpg

Introduction to Forensic Authorship Analysis 2.jpg

Introduction to Forensic Authorship Analysis 3.jpg

Introduction to Forensic Authorship Analysis 4.jpg

Introduction to Forensic Authorship Analysis 5.jpg

Introduction to Forensic Authorship Analysis 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