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校外教學活動】大溪小鎮采風行
次閱讀
【校外教學活動】大溪小鎮采風行
時間:2025年3月22日(六)08:30-13:30
地點:桃園市-中壢區
帶隊教師:糠明珊 老師(元智大學通識部助理教授)
撰文/攝影:李怡萱
這次戶外教學來到了桃園市-大溪區,導覽老師與我們介紹大溪是桃園最早發展的地方,大溪原名為大姑陷,後來經陸續的政權轉移,最後將名稱改為大溪,而大溪的「李騰芳古宅」更是全台灣第一個古蹟。過去大漢溪小船行駛到淡水河,與大陸來往貿易興盛造就許多商號與商賈。在日治大正時期流行巴洛克建築風格,可以從和平路、中山路上等老街看出,各個商號的建築物不僅融合巴洛克式繁飾主義,也包含閩南傳統裝飾圖案,像是將希臘山頭、羅馬柱子和中式的魚、蝙蝠等祈求吉慶的圖案混合,形成一種大溪專有的特色。
大溪也藉著樟腦丸、茶葉從中獲利,大溪橋更有一個星期有七天,與彩虹顏色數相同,星期一到日大溪橋的橋墩會出現不同的顏色,讓大家知道今天的星期幾,可以看到不同顏色橋墩的景色。我們沿著石板步道向上,石板步道特別的淺,因早前沒有電梯,所以故意把石板步道上轉角處做的特別大,可以讓挑擔的人在轉角處稍做喘息,在慢慢地將東西挑至上方。大家所熟知的許多好吃的,就是和平老街,因其開發較晚老屋保存狀況也較好,街上特色商店林立。
在全台灣老街的拜訪率位居第二,走在老街上便可感受到從各地慕 名而來的遊客,也正因有大溪人的努力,逐漸將過往歷史保留,轉型成保存文化的博物館,像是現在的木藝生態博物館,博物館設計成開放空間,加上保留原本的日式建築,讓同學們能感受到原先的歷史與現在時空的結合。這次的導覽讓同學們都認識到大溪的文化,也知道大溪不只有豆干還有更多值得記憶的特色文化在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