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微型課程工作坊】量子力學究竟怪在哪裡?海森堡在100年前開啟的學問
次閱讀
【知識型 0.1學分】量子力學究竟怪在哪裡?海森堡在100年前開啟的學問
講者:高湧泉(臺大物理系教授)
時間: 2025/3/27 (四) 10:00-12:00
地點:R60312
撰文/攝影:黃昀萱
量子力學究竟怪在哪裡?海森堡在100年前開啟的學問,來自臺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的高涌泉,於2025/3/27的10:00-12:00,在R60312與在場師生分享量子力學的發展歷程,從1925年海森堡提出的矩陣力學開始,延伸至薛丁格的波動力學,探討這兩套看似不同的理論如何在波恩等學者的研究下被證明為數學上等價,最終奠定了現代量子理論的基礎。
除了介紹量子力學的重要概念,如不確定性原理、波粒二象性,演講也引領師生思考這些理論如何顛覆經典物理學對因果關係的理解。例如,雙狹縫實驗清楚顯示電子在未被觀測時展現出波動行為,而一旦進行測量,其行為又像是回歸到粒子的狀態,這樣的現象讓我們思考對「現實」的認知。
此外,講者透過波爾與愛因斯坦的經典論戰,讓我們看見科學家對於量子理論詮釋的不同觀點。愛因斯坦堅信世界應該有確定的實在性,反對量子理論僅以機率來描述物理現象,而波爾則認為,量子系統的狀態只有在測量後才能確定。這場爭論不僅推動了物理學的發展,也帶來了深遠的哲學思考。
演講也提及約翰·納許的故事,探討他如何試圖以更符合人類直覺的方式詮釋量子理論,卻在這條道路上遭遇自身心理狀態的考驗。這讓我們不禁思考,當科學的發展突破既有的思維框架時,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理解,以迎接全新的知識體系?
這場演講不僅是量子力學的介紹,更是一場思想上的改變。量子理論至今仍存在許多未解之謎,物理學家們依然不斷探討其更深入的意涵。正如費曼所言:「如果你認為自己理解了量子力學,那麼你就不懂量子力學。」這句話提醒我們,對未知世界的追尋永無止境,而持續探索與思考,正是科學精神的精神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