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微課講座】在古典詩詞裡,遇見他們的故事

1019
次閱讀

【知識型0.1學分】在古典詩詞裡,遇見他們的故事

講者:郭玲妦(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兼任助理教授)

時間:109年3月11日(三) 19:00-21:00

地點:瑯嬛書屋天河店

撰文/攝影:高梓綾

 



郭玲妦老師以大學生活作為引言,並以「我的青春,我的歌」去切入本主題,舉出幾個現代的創作者以及他們的歌曲為例子,如葉佳修的第一支舞、無怨的青春,葉佳修先生的這兩首歌皆以他自身的大學生活為基礎去創作。郭老師表示對以上的歌曲有共鳴,而為什麼會產生共鳴?這便是歌曲的魅力以及功能性。

「有故事的人,心裡都會有一首關於這個故事的歌」,創作者和聆聽者心中有類似的故事或有同樣的情感的話,自然便引起共嗚。郭老師在此借李宗盛和方文山兩人點出創作歌曲的原因,當中包含的元素。他們在創作歌曲的時候會有其主要的動機,有為了致敬亦有為了記錄往事。有了創作動機後,創作者的時代背景和創作者本身的背景等元素便會融入在歌曲之中。這便是一首歌曲從零開始的創作過程。現代歌曲是這樣,古人創作詞曲亦同樣。

自古以來,歌聲具有撫慰人心、安頓心靈的作用。詩能載人的情感,詩最初是配上音樂來唱,因此歌即詩;詩即歌。郭老師以春秋公羊傳說明古人的詩歌創作來源是來自日常生活,與現代人無異。異處在於古人創作時在其詩歌的表象中隱藏一層深層意義。如中唐詩人張籍寫給李師道的〈節婦吟〉,這首詩表面看似一首情歌/情詩,實質是一則回絕信。張籍以這首詩婉拒李師道的拉攏/招募。


因古詩表裡不一的特性,我們就可以嘗試去窺探古詩歌中的故事。按著郭老師簡介柳永生平,以柳永的事跡呼應「有故事的人,心裡都會有一首關於這個故事的歌」。


最後以大陸的節目—「經典永流傳」來帶出古詩古詞是可以現代化的去作結尾,希望同學們不要害怕古詩古詞,現在資訊發達的時代同學們可以去找各自喜歡的方式去拉近自己與古詩詞的距離,當你去了解其背景後也許你們會得到某些熟識的片段、曾有過跟古人一樣的情感從中引起共鳴。

在古典詩詞裡,遇見他們的故事1.jpg

在古典詩詞裡,遇見他們的故事2.jpg

在古典詩詞裡,遇見他們的故事3.jpg

在古典詩詞裡,遇見他們的故事4.jpg

在古典詩詞裡,遇見他們的故事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