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微課講座】龍潭空間敘事下的地方創生

1409
次閱讀

【知識型0.1學分】龍潭空間敘事下的地方創生

講者:蔡濟民(菱潭街興創基地執行長、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

時間:109年4月22日(三) 12:10-14:00

地點:瑯嬛書屋天河店

撰文/攝影:高梓綾



工業發展與青年人口外移,許多城鎮的在地文化被人忽視。桃園以工商業發達之城市,在藝術設計與文化注視度相對較低,但近幾年也逐漸開始著手於文化藝術方面的規畫與實踐、文化資產保存。本次活動的主講人蔡濟民老師,分享自身參與龍潭在地文化經驗,藉由龍潭空間敘述文學的方法使地方創生為例,說明如何讓地方復興。

社區營造概念為由政府部門推動,希望透過社區再造,喚醒社區居民重新挖掘地方文化,得以進一步發展。創立地方文化館為社區營造方法之一,但無考慮到居民需求的情況下,沒有在地文化認同,可能使此種沒有與地方人民聯結的文化館淪為「蚊子館」。進入龍潭做社區規劃的蔡濟民老師,認為駐地工作站的產生,可建立與在地更好的溝通與連結,而龍潭文化資產相對其他縣市較少,地方博物館可增加節點,有助於地方文化的了解與地方居民的參與。

魯冰花作者鍾肇政,曾經所居住的龍潭國小日式宿舍群,為戰後文學的發祥地,成為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的規劃地點。龍潭同為鍾肇政與魯冰花小說中的原鄉,用文學地景的概念作為發想,加上文學導覽,以鍾肇政文學作品中的場景不同地點代表的文學段落,落回真實地景,作為重新認識地方途徑,透過文學有不同的感觸來看待地景,以新的角度認識客家文化與龍潭的地方文化,例如: 《流雲》一篇中面對戰後的心情、《濁流》中思鄉之情的呈現與乳姑山的逗入遐想等。

生態博物館為更進一步的計畫,使在地文化的了解突破文史館內實體牆,到公共藝術與地方商街,甚至擴大至地方上認同與文化經濟發展。帶動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連結地方商圈與觀光產業等,都有助於讓周邊地方合作使經濟文化繼續循環。年輕人的在地培育、吸引新的文藝創作扎根深耕、文化產業形成,為未來地方創生更進一步的願景。也期盼未來有更多的滯鄉或返鄉青年,能投入關注或心力於自身的在地文化。

龍潭空間敘事下的地方創生1.jpg

龍潭空間敘事下的地方創生2.jpg

龍潭空間敘事下的地方創生3.jpg

龍潭空間敘事下的地方創生5.jpg

龍潭空間敘事下的地方創生4.jpg

龍潭空間敘事下的地方創生7.jpg